Monthly Archives: June 2012

解惑

最近的困惑可以简单的写一下。

周围的人们似乎都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很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于是各自努力着,也心安理得的获得应有的休闲。与之相比的,我仍然对自己所做的任何努力感到茫然。从科研方面,做着并不确定的项目;到做人方面,占着并不坚定的立场。

最近很多同学都在谈婚论嫁。仔细看周围自己祝福的几对好友都在一起4年有的更长了,便想到自己,觉得提不起这样维持一段关系的动力。

于是偶尔坦诚的希望能够脱离孤独的状态,却因为这种孤独的心理,仿佛有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似的,对其津津乐道。

最近阅读的内容从小说,到浅显的随笔都写着人在更大集体里的局限性。在个人的角度永远无法完整的判断,即使个人自由的意志,是否属于更高层面集体意志的无意识投射呢?

除此之外,爱是恒久忍耐。

Better Person

大家总说实验室的乌戈是个只关心”the sex”的人,加上吃喝睡,除此之外都不care,今天却在facebook上看到他为在一起很久的一个女朋友做的一段视频,剪辑了他们的许多照片,和漂亮的背景音乐;大家不明白为什么他女朋友能够忍受他这么过度本性的脾气,今天却突然有几分明白。

今天在图书馆一边替他们整理书籍、清理是否有丢失的书或者古籍,一边和college今年的may ball committee president聊天,说到今年college的may ball要求是white tie,并收150镑一张或更高的门票,说道一切都计划得完全食物却在12点才过一点就吃完了,本准备凌晨4点serve的早饭提前到1点半,却不小心购置了太多的香槟,以至于下一次may ball或许都不需要再次买了。说着说着大家就都笑了起来。

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今天本准备继续贴那日远足的照片,想想还是先候上几天,等时间充裕再说吧。

Salvation (1)

今天看完球,比赛中间倒是睡得颇香;每次我觉得会精彩的比赛都打得人昏昏欲睡,不知道是个什么原因。还是我骨子里就是不懂球的。

正写着,听见远处焰火的声音。现在正是Trinity May Ball开始的时候,对不少人算是一年一度最大的日子吧。倒是始终无法理解它的意义,正好比难以让女人理解钻石不过是炒卖的商品,正好比难以让男人理解爱情并不能标价。

周末抽空从剑桥徒步去了临近的一个镇子,走了大概20来英里,路线基本上是这样:

不长的一段路走了9个小时,实在是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路上几次想要放弃,都咬咬牙走了下来。

出发的时候正是早上10点左右,天气正好,太阳并不热烈,温度也适中。天气预报说剑桥将是一日阴天,很适合远足,谁知道能被晒成这样,虽不是至于晒伤,至少脸上黝黑了一圈,这是后话了。

在Midsummer Common上便迷了路,始终是太依赖唯一的一份“文字图”的指引

Ahead is an area of grass called Midsummer Common; cross a cattle / bike grate to join a surfaced path that leads on northeastwards from the road across the grass.

Soon the path reaches some housing on the right; here it curves slightly to the right to head directly across the common to reach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River Cam beside the Cutter Ferry footbridge over the river at TL459590.

于是在上面红色的箭头的地方丢了。其实离家还不到200米。现在颇希望自己完全没有图,朝着一个大方向走说不定会更好吧。

找到路之后很快就出了城,沿路左边就是康河,流到剑桥东北侧已经很宽了,目测十几二十米吧(真是弱爆了。。。)河上最常见的是rowing训练的人们,作为一个剑桥最著名的体育运动之一,我表示从来没参加过,但是一看就相当累啊。。。

也时不时会有热爱运动的小狗~

一切都很好,天气也完美到无可挑剔。

正如生活。走在路上,期待着能有平坦的路,偏偏总会冒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图书馆二三事

难得一学年的喧嚣都结束了,图书馆里静得惊人,除了只有两三人在学习读书——想必也不是为了考试,完全没了往日热闹的气氛,显得有几分荒凉。但这样反而很好,让一个本应让人停驻去思考的位置回归它原来的地方。

我去过的图书馆不少,基本上只要自己长居过的地方,当地的图书馆都去过一二所甚至更多。初中的时候经常溜去学校的阅览室借武侠小说,记得清楚那时看完的有神雕侠侣,还有几本小众的小说;那时整个学校知道这个阅览室存在的人恐怕都不多吧。现在外校有钱了,图书馆修得富丽堂皇,并没进去过,但却经常看到学弟学妹在图书馆的自拍,想必内饰外观一定是好的,但始终觉得感觉并不太对。相比起来在剑桥见到的图书馆风格便孑然不同。校图书馆楼上藏书的书架上都装有恒温设备,为了使书能够尽可能久的保存,整层楼都保持着18度左右的室温和适当的湿度,光照也减少到最低,只有走廊边有不大的窗和桌椅给学生坐下来阅读——也不是最佳的阅读环境,却有着别样的感受。 在新加坡的时候书院的图书馆和英国的风格很像,复古的木书架和暗黄色的灯光,入口包围在环状下降的楼梯的天井里;初院的图书馆则现代很多,透明天窗和自然取光,二三楼都搭建在金属结构上,楼梯是铁的,很喜欢上下楼时的脚步声。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条件颇佳,空调开到最大仿佛电是免费的资源,藏书则从中文到英文从哲学到自然科学到小说甚至是漫画的各个方面。不同地方有不同风格的图书馆,Bishan的差不多2008、2009年才建好,建筑风格相当超现实,Toa Payoh的虽旧些,门口的广场和水泉却显得大气,Bugis的是总部,楼虽大,藏书却不见得多;Bedok的图书馆在离开新加坡前的最后一年去得最多,楼下总有买榴莲的小贩,小贩中心的干炒牛河和海南鸡饭,现在想起虽怀念,有时却难过得要掉下眼泪来。所有的图书馆虽新旧都有不同,但都有同样的大桌子适合学习。在新加坡的时候将大片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有时候逃课去国家图书馆焖书,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激那段时间。

本想写写图书馆的那些事儿,因为我从出国以来的生活仿佛就是围绕着图书馆而展开的,却下不了笔去写。图书馆那个穿着鹅黄衫子总刚刚好在我对面默默左下读书复习的新加坡女孩,总偷偷看她笑得那么漂亮,却到现在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在书院图书馆电脑是偷偷上着网玩小游戏被老师抓到训骂的那些时刻;在书架前盘腿坐着读一本好书直到突然发现窗外的天都要黑了,出门闻到无比吸引人的新鲜吃食的味道;就是这些记忆,还有那些其他的完全不能忘怀难以释怀却说不出口的故事,让我总在图书馆里,对新加坡,对那段飞扬跳脱的自由岁月感到无比的眷念。

六一

目测周围的人里面话痨般整日唧唧歪歪更新博客的,恐怕就只剩我一个了吧。也彻底把写作的习惯改变成一种生活发泄的习惯了。(笑)

最近说不出的苦闷,不知道哪里是出口,也不明白这样的境地是如何走过来的。

逆境对于精神坚强的人而言恐怕是要受到欢迎的;只不过人的本性就是软弱的、妥协的;希望能够稳定而平和的生活,并不能算什么大过错吧,我想。

但这样没有方向的乱闯的状态不应该也不可以持续太久;无头的苍蝇尚不如扑火的飞蛾。

今天是六一,前几天怀旧的那篇,若放在今天发出来倒是刚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