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11

25/06/2011

事实上是,从湖区回来开始,博客上的文字开始变得十分陌生,写着写着又开始不知所云,几次动笔想写写哪怕是游记这样的平淡的文字也无法动笔写完开头。整个人的精神世界仿佛被从自己所处的物质世界里抽离出来,根本没有一个交点称之为我;这两个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物质世界的文字都不足以描述精神世界;无法被转化为具象记忆的思想转瞬即逝。

最近的收获是看完了刘慈欣的人类往事三部曲–《三体》。第三部看完不知为何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宏大的世界观再一次让人觉得自己所处世界的渺小。

幸福

真正的幸福之所以为幸福,在于它存在的脆弱。这是一种病态的审美,在短暂的相处、分离、死亡中寻到的触动心弦,充满了灰色的绝望。今天在微博看到一个帖子,内容是这样的:

平静和波澜不惊背后的生活的艰辛;仿佛最灿烂的阳光背后总是最深沉的黑暗。

今天的天除了早上间歇的阳光仍是阴沉,下午同武汉的老同学从咖啡店聊天归来,街上偶然触发某些似乎已经不知该如何想起的过去,或许只是心中的臆想,没有擦肩而过的豁达,没有回眸一笑的浪漫,只是停住脚步,怅怅然回头,凝视走过转角的似曾相识,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这样的事儿,有时候残忍得出乎意料。

无题

一直以来这个博客都为着特定的什么人而写,写的时候面前都有着一个target audience,想想从最初起便不是与自己对话交流,自不知自己所写的是否有作为一段记忆保留的价值。

人最伤感的莫过于生离死别,离开新加坡的时候不曾意识到,后来明白对一篇土地的依恋只深深的依存在对这土地上人的感受,真是对自己残酷的否定。英国本是冷漠之地,人与人也好,事与事也好,人们各自圈出自己的领土,妄想在自己贫瘠的土壤上开出壮丽过所有人的花。对这个地方,本不应有眷恋。从前没有意识到的,以后也不再会有了。

纵然如此,两种单调颜色的交集足以完成另外一种鲜艳,所谓始料未及大概就是如此,也因此生活也能一度绚烂。相交的两条线迟早会各自分道扬镳。并不该伤感,因为人生本如此,绽放过的花便是好的,曾一度看到贫瘠的生活仍然能够美好,这生活便有了目的,有了信心,有了盼头,能够在一个人的时候也顽强的活下去。

以这篇文章送给一个要回家的孩子。这不是一个休止符,也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只是生活和匆匆向前的时间流逝中短暂的一次停留,之后便努力向前,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吧。

下沙

昨天唱K的时候才意识到从新加坡Sec3开始唱了一整年的《下沙》MV开头的那句诗来自于聂鲁达

爱情太短,遗忘太长

而自己一直没有看到诗的最后两句

这是她最后一次让我承受的伤痛
而这些,便是我为她而写的最后的诗句。

于是突然意识到我的文艺可能开始得比我想象中更早。然后面对很多残酷的现实,人变得紧绷绷的,不再能够从心底里放松下来了。

昨天的声嘶力竭,有几分像是与过去告别。

约定

陈奕迅 约定

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
还留住笑著离开的神态
当天整个城市 那样轻快
沿路一起走半哩长街
还记得街灯照出一脸黄
还燃亮那份微温的便档
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
凝住眼泪才敢细看

忘掉天地 彷佛也想不起自己
仍未忘相约看漫天黄叶远飞
就算会与你分离 凄绝的戏
要决心忘记我便记不起

明日天地 只恐怕认不出自己
仍未忘跟你约定假如没有死
就算你壮阔胸膛 不敌天气
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还记得当天吉他的和弦
还明白每段旋律的伏线
当天街角流过你声线
沿路旅程如歌褪变

忘掉天地 彷佛也想不起自己
仍未忘相约看漫天黄叶远飞
就算会与你分离 凄绝的戏
要决心忘记我便记不起
明日天地 只恐怕认不出自己
仍未忘跟你约定假如没有死
就算你壮阔胸膛 不敌天气
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就算你壮阔胸膛 不敌天气
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结束寄语

生活在非主观意愿下进入了一种以周为单位的循环。每周一更新的银魂,周四的火影和死神的漫画,曾经周五的big bang theory。这种单调的形式上的重复并不令人厌恶,但是让人变得失去动力和斗志,缺乏对长远未来的计划和行动力。并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好,一年便是五十个这样的周期,在经历了两百余个这样的周期后,便与剑桥的本科生涯进行了非正式的告别。说来这不过是段短暂的时间,短到三个数字就足以描述的时光。不知道为何想到《虫师》里描述光的河流的那段话,”那是不同于我们生命的另一个世界,这河流就这样慢慢流淌千年”。现在正走在这我们不能太接近,也永远无法直视的地方,感到四周一片氤氲的光,而自己正看着前方无穷的尽头,无限的渺小下去了。

无题

窗外下着小雨,所有事都如同预料般精准地发生了。让人没有不知所措,更没有像被意外追赶上而仓惶不安。这寓言故事没有什么悬念,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未发生的始终也没有可能。正如这湿透了夜晚的雨,明天到来,一定也是阳光明媚的一天。